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字母故事」標籤的文章

I, 不想工作的Ivy

Ivy 在公司已經工作了六年,工作內容沒太大變化,但她卻越來越不開心了。   是不是該休息一下,這念頭在 Ivy 心裡已快一年,但考量到如果離職, 35 歲的她少了固定收入,心裡又有點不安全感。畢竟在這年齡,誰知道能不能在找工作的時候,想找就能遇到想要的。比起剛畢業的年輕人,少了點衝動和說走就走的任性,職涯的切換, 35 歲的 Ivy 需要考慮的更多。   我覺得 Ivy 就是那種整天口頭說著想離職,一年一年過去,身邊的人陸續來來去去,她還在的人。可是我沒有想到, 原來想離職的念頭開始出現的時候,就是心理隱隱約約開始在向自己求救的時候。   再次見到 Ivy ,她跟我說著那段時間的回憶。她說,當初她嘴上說著想離職,別看她一年年都還在,實際上是真的想離職。上一份工作沒有什麼不好,薪資已滿足她的需求,直屬老闆也好相處,下屬該做什麼自己都知道也不需要怎麼管;但她自己卻漸漸的不快樂。   過長的工時、週六上班無加班費、常常請假的時候還是要 con call ,還有近期推動新常態的政策,政策是沒什麼問題,就是員工願不願意接受而已。她那時候也會想,其實這工作也沒這麼糟,那些理由也或許都是自己瞎找出來的。 在那個當下的她,其實只是不想工作而已。   我其實蠻驚訝 Ivy 會有不想工作的想法,畢竟她就是個事業女強人的形象。從學生時期認識到現在,可以說 Ivy 是那種可以飛來飛去不用家庭不用朋友不用戀人的人,或許這形容太誇張了,但在姊妹淘中工作一輩子是大家的共識,我以為物以類聚的我們,看起來比任何人還有事業性的 Ivy 也是這個想法。   Ivy 說是呀,剛畢業那會兒她也是這想法,但時間改變了她。 時間會讓心變軟是真的,從前的非黑即白,現在模糊的地方越來越多。 Ivy 也會想,她到底要的是什麼?說賺的錢夠了,那肯定是不太夠的。好不容易工作已經越來越順利,穩定又有發展,難道捨得在這個時候放棄?肯定也是不捨得。   那為什麼呢?   Ivy 那時候也這樣問自己, 把這些糾結點,拉長個五年十年來看,這些捨不得都不是個事兒 ;所以在那當下, Ivy 和老闆提了離職。如同常見的 SOP ,提離職、被挽留、調職位還是留不住人。 Ivy 跟我說,肯定是留不住的,原先的工作也沒多差,但她已經越來越不開心想休息,做什麼都一樣,最想做的是不工作。她笑著跟我說,如果繼續做下去,可能不是把錢花在保健食品上,

L, 還沒提離職先被升職的Lillian,到底該不該欠老闆這個人情? II

諮詢了自己的好姊妹。 她想想,老闆平時很照顧她,部門內餅就這麼大,辛辛苦苦爭取到的名額要是給一位很快要離職的人太浪費;而且給她了,到時候提離職也不好意思。 還有就是Lillian目標很明確, 工作只為了錢,什麼職稱還是工作內容都無所謂 ,這升一階對別人來說可能是個坎,對Lillian來說卻是個可有可無的,工作內容和未來規劃並不會因此有變化, 升遷還不如加薪實在呢。 於是Lillan開始打起草稿,決定明天上班跟老闆坦白,老闆辛辛苦苦爭取來的機會,用在她身上太可惜了。當然,離職的事還是先保留不說,誰知道疫情還要多久,Lillan想到用新職務還不熟的說法先說服老闆此次不要升她,等明年度再說。 好姊妹這時候電話打來,說了說她的看法。 好姊妹覺得Lillian應該要開心的接受這次的升遷,這是老闆信任與肯定的一種作法。那怕Lillian不久後要提離職,也不該因此有心理上的壓力。 如果拒絕,即使有合理的理由老闆也會覺得很奇怪,舉例來說,就像去拜訪客戶送禮,當客戶不收禮時,送禮的人也尷尬。何不欣然地接受別人的好意呢? 更何況,升遷雖然加不了多少錢,也是加錢了;新職稱雖然說大不大,也是晉升了;不管從哪方面看,對於後續Lillian再次求職都是有益無幣的。 Lillian被說服了。 誰知道未來呢?當下才是最重要的。 提離職的愧疚感和接受對方好意的愧疚感其實都不該感到有壓力 ,這在職場每個人都會遇到,也會不斷的在發生。 ---- 後記: 隔了好長一段時間沒有發文,因為電腦壞了。很難想像自己可以忍受這麼長達五個月只用手機和pad,眼睛都要瞎了,還是撐到自己回台灣才買。 終於有了電腦打字不再辛苦了 (End)

L, 還沒提離職先被升職的Lillian,到底該不該欠老闆這個人情? I

Lillian早就擬定好的離職計畫,被疫情打擾的一延再延。 2018年的Lillian計畫著到2020年夏天剛好滿五年可以休息一下換個工作,留學的文件都已經辦好,沒想到隨著2019年底Covid的爆發,轉眼2021年也未見疫情趨緩,公司已經發行2022行事曆,五年已滿有著朝下一個工作五年邁進的趨勢,Lillian不禁皺起了眉頭。 在決定離職的當下,Lillian在工作上已無熱情,熱情都用在準備留學文件、期待新生活的展開。雖然因為疫情打擾了原先計畫,疫情一結束立馬申請簽證奔向離職的目標依舊未變。 工作上的Lillian即使沒有熱情,也讓人挑不出錯誤,該做的做,交辦的事情也會盡力做到最好。套句Lillian說的:「 我不挑工作,老闆分配什麼工作對我來說都一樣;因為我最想做的事就是不工作。 」 Lillian也不是不能加班,就是開始精實上班的效率,讓工作可以在上班時間完成,準時準點下班。工作上也不會多管閒事,給予非職責內的工作建議,或者協助做沒有績效的跨部門協調。工作之餘如果還有其他時間,Lillian再也不會充實工作的專業知識,反而是沉浸在自己有興趣的小說,或者學習英文又或者運動。 秉持著你付錢我幫你完事,再多沒有了的準則進行。 殊不知就是這種不挑工作的態度,對於交辦的工作盡力做好以打發時間的態度,讓老闆看上打算給予Lillian升遷的機會。 公司的升遷流程複雜費時長,往往考量一個老闆的平衡和政治操作能力,並不是你表現好資歷久就能升遷。僧多粥少的結果考驗的往往是老闆是否能爭取到名額,而不是被評價人有多脫穎而出。 這倒是讓Lillian困擾了,升遷改變不了疫情結束就離職的決定,到底該不該欠老闆這個人情? ---to be continued

R, 油膩的絡腮鬍男子Rober II

  Robert 還有一個不受歡迎的特色是一件事情要問三次。   工作上 Robert 似乎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,在某一次問到流程的順序到底是 ABC 還是 CBA ,他可以跟座位左邊的人問一次,再跟座位右邊的人問一次,而這問題我昨天才聽過他問過別人。坐在對面的我內心大翻白眼,到底要多麼沒眼色,可以在問完上一個人得到一個答案後,又立馬去問下一個人!左邊的人聽到會不會想 「你既然不相信我,又為什麼要問我呢?」   此外, Robert 也是個什麼意見都是「 A 說可以 … 」、「 B 想要 … 」, 貌似熱心地幫別人表達意見,實際卻是自己想要又不想擔責任的發言。 大到工作,小到生活,就算屢屢遇到挫折,他都可以繼續貫徹這個人設。   工作上大家可沒那麼好脾氣,有就是有,沒有就沒有;一旦 Robert 這毛病又犯了,部門內的同事就會質詢到 Robert 說不出話來,畢竟 Robert 負責前端的工作,誤傳消息一不小心就會導致整個案子執行上的大錯誤。生活的部分,大家就當作開玩笑,起鬨 Robert 這老毛病又犯了也是熱鬧。某次也只是討論下班後要去哪聚餐, Robert 馬上說一句『欸,那個 Leo 說想吃火鍋』,重點 Leo 也沒說想吃火鍋呀,大家馬上回噹 Robert 想吃又不敢承認,還假借別人名義,一群人笑呵呵地又繼續討論聚餐的話題。     就這些奇怪油膩又不靠譜的行為,到底 Robert 為什麼可以繼續在這公司存活下去?   大家都說 Robert 幸運,遇到一個包容力超強的主管 N ,開玩笑地說沒有主管 N , Robert 大概要失業了。主管 N 秉持「沒有不好用的人,只有不會用的人」的帶人原則,反正只要客戶沒有鬧到他面前,員工的小缺點、小錯誤他都可以視而不見。相反的,主管 N 覺得大家都不看好 Robert ,只有他能在眾多員工中發現了 Robert 的閃亮之處。   因為專案分工的關係, Robert 犯的錯誤根本不可能鬧到客戶那邊去,他那邊前段的工站一錯,大家後面的工站也都沒事做,所以每每 Robert 負責工站的漏失,在還沒 hightlight 到客戶的時候,就被同事間給補齊。 不知道主管 N 是真不知道,還是假裝不知道,生活上 Robert 可能還有幽默風趣的優點,反正工作上我們都看不出來有什麼閃亮的點。 而 Robert 就這樣順利的每天工作打打鬧鬧

R, 油膩的絡腮鬍男子Rober I

身高 185cm 、名牌大學畢業、白白淨淨的男生,這組合應該是不差的,但 Robert 卻是我們組裡最油膩的男子。   油膩男子大概有哪些特色呢? 1.        不修邊幅放棄自我形象的追求 2.        反覆自我吹噓自己的成就,即使聽眾厭倦也停不下來 3.        幻想自己是萬人迷 4.        習慣性求人幫忙,自學能力退化為零 5.        極端自信,極度摳門     Robert 五官比例其實不差,剛來報到的他型象就是白白淨淨的男生,黑粗框眼鏡下還有一點文青的感覺。因為身高的關係皮膚也白,就像是自帶打光一樣很容易讓人注意到他。   Robert 雖然油膩,但傻蠢傻蠢的工作又沒有心機,不談工作其實個性還滿幽默好笑的,可以算是我們組裡的開心果,大家也很愛和他互開玩笑或聽他說屁話。   比如說有一次, Robert 突然跟大家宣布:『以後我要走歐美粗曠絡腮鬍的風格,給人一種成熟穩重的性感和故事性,請大家以後看到不要愛上我。』這發言肯定大家要反對,不說這風格不好駕馭,就是 Robert 想給人成熟穩重的性感,可能要投胎重新來過比較快。但 Robert 仍信心滿滿,有絡腮鬍的他看起來肯定特別迷人。大家笑笑地說「好吧,他喜歡就好」, 好好一個陽光青年,就往不修邊幅油膩男子的形象就一去不復返了。   年資未滿半年還是個菜鳥的 Robert ,不管是哪個部門有新來的妹, Robert 都會千里迢迢的去別部門的辦公室和妹搭訕。也不會是讓人不舒服的方式,新來的女生可能會覺得「這是誰?為什麼突然這麼熱情地跑來和我說話?」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。   還有 Robert 偶爾也會和我們分享他搭客運到台北,在路上遇到女生的小故事,說著說著就問我們『她是不是被我迷上了』,這種純粹讓大家想消遣他的發言,當然立馬被大家攻擊。不然就是他到某個大學附近,抱著故意去邂逅女生的念頭,然後就跟我們說『我應該要去跟她要聯繫方式的』,幸好這種癡漢行為我們聽了快一百多次也沒聽到 Robert 真的去做。     和 Robert 合作其實滿辛苦的, 常常我們講的東西他 get 不到重點,讓他獨立作業又會糾結在小細節裡繞不開。 有一次的某個瓶頸站老是出現不良,而這不良的狀況沒有被改善,已經開始影響到後面的工站沒有東西可以生產,會議上被 highlight 該站沒有人員協助解決異常,我們

A, 在傳說光環下的Anna II

  在傳說中的外商公司上班是不用打卡的,即使是這樣, Anna 也是每天都會進公司,八九點才回家,畢竟大家都進了不進公司也奇怪,更多的是一種莫名得進公司上班的責任感。新工作的確還不錯,但最好的大概就是餐廳,西餐和傳統小吃是必備,特殊節日推出的節日限定菜色更是少不了,每到飯點就是 Anna 最期待的時候。   工作倒也不是沒有缺點,公司重視創新,老牌外商工作起來和新創公司一樣,指令太夢幻不明或者很多事情沒有流程都要靠摸索,新創的產品 100 個失敗 1 個成功,很容易忙忙忙案子就沒了或者根本不火。 公司名稱雖然響亮,但說到具體的產品項目得到的回應大多是「原來你們家也有出這類產品」 ,根本沒有人知道。 工作最大的成就感來自於「我在傳說中的外商公司上班」,而不是工作內容。 好在同事都非常優秀又有個性,但聰明的人太多也讓 Anna 老是有比不上同事的感覺。     就是這樣頂著傳說中外商公司光環的 Anna ,還是有自己的煩惱。在這,她根本沒想過是否有機會升管理職,同事們實在是太優秀了,即使升職頂多也只比現在高一個職等,大概就又觸頂了。月薪從五萬多增加到十幾萬,但身邊的朋友穿的用的都是名牌品,包至少五萬起步、鞋也要一萬起, mac & iwatch 是標配,手上沒有幾件名牌踏入辦公大樓都要不好意思。以前公司在自己家附近,現在還要另外租屋也是一筆支出, Anna 也不願意委屈自己,只選離公司近的地方租,算來算去換了新工作錢也沒有存得比以前多。   不工作不可能, Anna 已經過 35 歲有車沒房,碩士學歷的她也沒必要再去多讀什麼學位。博班太花時間,雙碩士對求職沒有工作 title 有用,往實際的考量,再進修學位除了消耗自己的存款對增加薪水沒有作用。而年輕人的 gap year 不適合她, Anna 也不想吃苦,停了下來反而不知道該做什麼。離職也不可能,這公司的福利太好了、傳說中的外商公司光環太亮眼, Anna 捨不得、也不可能離職。 著名外商光環高,繼續做下去不慍不火的產品也沒有什麼成就感,升遷沒有管理職的可能 ,也沒什麼好期待。   這種不工作不行,離職也不行的選項,讓 Anna 好迷惘不知道未來該往哪去。   今天 Anna 約了和前公司同事吃飯,剛從現在最火紅的 Data analysis( 資料分析 ) 下課趕來餐廳,這是她新報的一個課程, 自己有興趣外,也

A, 在傳說光環下的Anna I

  Anna 畢業於普通的國立大學,個性靦腆,如果要形容她,就是說話小聲、不太表達自己意見但做事認真的女生。   Anna 在這家公司已經是第七年,剛畢業從助理工程師一路升到資深工程師已經到底,部門內沒有太多的管理缺。因為做事認真沒有心機, Anna 的人緣很好,只要是 Anna 負責的站別就不用擔心,而 Anna 也常常擔任其他站別的救火員; 厚實的程式專業和異常處理能力,也是為什麼 Anna 可以升到資深工程師的主要原因。 大家都覺得 Anna 如果離職,依她的能力肯定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;可是 Anna 已經待七年了,同年進來十幾個工程師,就剩下她和另一位而已。   好不容易熬到上面有人離職空了位子,大家都認為有實力有經歷的 Anna 可以直接升為副理, Anna 的老闆卻寧願讓管理職空著由老闆自己兼任該部門主管,也不升內部員工。即使 Anna 做的工作和部門主管沒有差異,職稱掛的仍是「資深工程師」。 Anna 不爭不搶,老闆交代的她也是默默地做了。   每天上班下班,工作中 Issue 總是解不完的,升也升不上,薪水就那樣,到處出差也沒有穩定的感覺。一年一年進來的新人讓 Anna 也有了危機感, 畢竟工程師要的就是年輕的肝和最新的程式知識 ,以前流行寫 C+ 現在面試就直接問你會不會 python ,工程師雖然起薪高,但年紀越大如果升不了管理職,薪水和職涯就不太再有變化。七年的工作經驗在職場其實還是個小菜鳥,但 Anna 卻在她的職涯中彷彿看到了盡頭,隱隱地升起了離職的念頭。   雖然 Anna 更新了自己的履歷,但 個性靦腆的她對於離職還是有點猶豫,說倒底就是不自信。     好在 Anna 還是想做些改變,找工作就如同她做事默默的一般, Anna 默默地開始準備面試,但她投履歷的公司不多,邀請她面試的公司也不多。 Anna 想換工作準備了快一年就只面試三家公司而已,而第三家是朋友介紹的外商公司,有著傳說中的五關面試,但連 Anna 沒想到的是,她竟然面試上了!   Anna 覺得自己終於有點改變,平凡的她竟然可以進入這家傳說中的公司!   雖然也還是掛著工程師的職稱,但傳說的中外商公司就連前台的職位也一堆人搶著去,所以離職的時候, Anna 是帶著同事羨慕和祝福離開的, Anna 也非常期待自己的新工作。 ---to be continued

H, 別人家的孩子Hanna II

  說起來公務員的 Hanna 經歷也不簡單,曾經為電視裡的政治人物擔任特助、行政院的專員,而後轉調到南部老家附近的一個鄉公所。從小到大都在台北蛋黃區長大的 Hanna 笑說自己是下鄉服務,開始了歲月靜好的農村公務員生活。在南部工作的 Hanna 和奶奶一起住,老房子太暗、鏡子不夠大、廁所要跑到房子外面才有 … ,工作還不至於每天泡茶切水果, Hanna 說大家把歲月靜好的農村公務員生活想像得太美好。   這也不能怪她的朋友們,畢竟 Hanna 在 Facebook, IG 上都是每年在國外旅行的打卡,一年出國好幾次讓 996 ( 註 ) 社畜和被半獸人綁住的人妻朋友們好不羨慕 : 單身真香、公務員休假真多真好。 PO 的文就是國外著名景點、機票或美食的照片再加上「女人就是要經濟獨立」、「成為更美好的自己」、「突然很想吃中餐」並定位在美國、「說走就走的旅行」的文案,或者是「幼幼班廚藝」貼出九宮格精細擺盤的照片, Hanna 在社群媒體上營照出享受悠閒、獨立自主女性的人設,每篇 PO 文都收穫不少羨慕的留言和點讚。   這一年 Hanna 已經 35 了,在公務機關打滾了 10 年,工作穩定是穩定,考績卻是用輪的,即使待了近 10 年卻從來沒有晉升,當初畢業剛考上的時候,公務生涯輪廓大致就底定了。 Hanna 是知道的但她也是迷惘了: 做著大家人人稱羨的鐵飯碗,朝九晚五從來就不用加班,年休 30 天福利也好,貌似沒什麼可挑剔的,可是再十年呢?   Hanna 是不可能放棄她現在的工作,年資好不容易累積上去,況且誰到這個年紀還沒有一身病?肩頸和膝蓋痠痛的 Hanna 是不可能像年輕人一樣在外面跑業務;如果去私企, 30 天的年休沒了得重新計算,現在滿街都是研究生,按新鮮人計算的薪水無法接受,更重要的是 35 歲的她只有國營單位的經驗也不好找工作。也別提自己創業店還是兼職,公務員服務法明文禁止。   Hanna 也說不出來怎麼會走到這一步,成長的過程一路順風順水,頂著最高學府的光環畢業、做著人人都想擠進來的鐵飯碗,生活上每年都會去國外出遊好幾次。 怎麼就有股被困住的感覺? 這似乎是個 Hanna 也無法解決的問題,所以只好繼續在社群媒體上 PO 更多的照片、寫更多享受悠閒、獨立自主女性的人設文案爭取更多的點讚數。     註 :  996 指早上 9 點上班,晚上 9 點

H, 別人家的孩子Hanna I

別人家的孩子,說的就是 Hanna ,一個從小到大在別人眼裡的好孩子。   Hanna 從小學到國中都是佔據著校內前三名的好學生,個性也外向獨立,一點兒都沒有書呆子的感覺,   Hanna 在班上就是帶領著班上的風氣的領頭人物。從來沒有失誤的 Hanna 想當然而在高中,妥妥的上了市裡最好的北一女,雖然高中後沒有再進入全校前三名,但成績也是妥妥的中上,參加了學妹們羨慕的儀隊,成為大家嚮往的校內人物。而後 Hanna 也如願地進了大家公認最好的國內大學,外向獨立的 Hanna 在系會和社團間也玩得風生水起。   不過相較於過去出色的成績, Hanna 研究所的成績並不是很好,對於自己讀的科系在別人眼裡是香餑餑, Hanna 卻沒有興趣,還有她就是覺得以前讀書太辛苦了,國內最好的學校都考上了,也就不用再那麼辛苦,頻繁的參與講座、營隊和成長營探索自己的興趣。我還記得第一次在營隊見到 Hanna 的時候, Hanna 優秀的學校背景還被台上的講師特別在台上表揚, 在講師眼中 Hanna 就是最耀眼的璞玉前途不可限量,一群人圍繞著她用亮晶晶眼神看著 Hanna 的畫面讓人印象深刻。   在家長眼裡最好的工作就是當公務員, Hanna 要選當然就會選最好的。身為別人家的孩子,在大家還在準備高普考掙扎,埋沒在題海中的時候, Hanna 才畢業一年就考上了公務員。 Hanna 說這是她自己分析出來對未來最好的選擇,生活穩定的鐵飯碗,接下來只要等年資一步一步地累積即可。在大家對未來還是茫茫找不到方向的時候, Hanna 永遠都是朋友中那個早就知道自己要什麼、表現得最好的那位。在生物科技熱門的時候, Hanna 不僅選了生物所還考上了國內最好的學校;在高普考最熱門最競爭的時期, Hanna 僅參加一次就上榜, 碩士剛畢業就有四萬七的薪水,在台灣其實並不多公司可以給得出來。 一直以來, Hanna 的優秀就是朋友眼裡可望不可及的程度。   但這也僅限於剛從學校畢業的那幾年。我們都知道,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, 出社會後大家認為是否優秀也會受到「收入多少」的影響 。所以即使 Hanna 選的是公務員這一條大家擠破頭都想進去的路徑,工作幾年之後我們會發現,更多的工作相較於一層不變僅靠年資累積的薪水,這些「更多的工作」收入其實是比公務員高的,還有飛來飛去的專業經理人、銀行 MA 、台積電員工也比公

J, 平穩的高跟鞋女孩Jessica II

好在 Jessica 的主管後來也沒收到太多合眼緣的履歷,所以 Jessica 在三個月過了試用期後也成為正式的員工。   Jessica 的學習期比別人還長,別人一個月學得會的她得花三個月,最讓人驚訝的是她竟然星期日也來上班了。因為公司加班是個人上系統申請即可,只有管控總時數,想什麼時候加班都可以自由安排。她的主管在一次簽單的時候突然發現,她竟然周日也來公司了! Jessica 的主管知道 Jessica 還有一個一歲多的小女兒,天天九點後下班、六日還來公司工作, Jessica 已經不是第一次周日加班,這讓她的主管有點擔心 Jessica 的家庭是否可以接受這麼長的工時,還特地和她聊了一下; 在工作上拚是可以的,但如果太拚反而容易折損在半路 ,假日還是至少要給自己時間多多休息。幸好雙薪家庭的 Jessica 小孩是有爸媽幫忙帶,她老公對此也沒有意見,尊重 Jessica 的工作。   Jessica 是個幸運的人,個性乖乖順順的不爭也不搶,但機會會陸續的來到她的身邊。在幾個月後,脫離了學習期並手上的工作也熟練了,脾氣好的她在客戶和公司內部的評價都很不錯,大家都知道有事就找 Jessica ,而 Jessica 仍是穿著高跟鞋套裝在公司裡忙碌。沒想到,在一次由行銷部門主辦的大型會議,高跟鞋套裝竟成了 Jessica 突出的亮點,因為科技業大家平時便服穿慣了,在大型會議中也只是穿稍微正式而已, Jessica 穿著套中在會議中招待客戶,沉穩的外型和專業的穿搭,立即給高階主管深刻的印象,會後特地誇讚 Jessica 在會議中優秀的表現。   || 什麼時候可以升遷?什麼個性適合作主管?   只能說很巧,主管培養多年的接班人突然離職了,然後不被主管看好的 Jessica 因為穩定性高、做事細心被選為主管接班人,最重要的是主管也沒其他更好的人選可以選擇。在我看來 Jessica 就是被天大的幸運砸中,因為她的個性不爭不搶,在職場中這種個性很難被選為主管接班人,主要是因為 部門間的資源也是得主動爭取,如果身為主管都不爭取下屬就不好做事 ,況且在行銷部門資源都是要爭取來的;而 Jessica 仍是隨遇而安,即使因為接班人工作增加,仍然按步就班把自己該做的工作做好。後來,組織變動後雖然空降了新的行銷主管,新的行銷主管更是欣賞 Jessica 的這種個性和態度,即使之前離職的前主

J, 平穩的高跟鞋女孩Jessica I

遠遠的聽到高跟鞋敲著地板的聲音,就能猜到對面走來的一定是 Jessica 。為什麼呢?在我們科技業,雖然沒有規定怎麼穿,但大部分的人都是 T-shirt+ 牛仔褲 + 布鞋,不會有人穿高跟鞋套裝,而 Jessica 是裡面的少數,永遠穿著正裝上班。   Jessica 在上一間公司待了八年多,要不是因為搬家換城市,念舊的她也不會換工作。而她的主管面試的時候,主要也是看在這一個優點,畢竟行銷部門的員工陣亡率太高,平均一到兩年就離職,即使是高績效員工也待不了多久,又何必設太高的標準去挑人?只要穩定性高、能正常表達又熟悉自己的工作就算滿足該職位要求。即使 Jessica 在主管面試的人當中,只能說是優良算不上是優秀也同樣被行銷部門錄取, 什麼雄心壯志、資深的工作經驗,那些高大尚的包裝都不需要 。   || 有時候工作機會就是這樣來的,不是你夠優秀,你的條件對主管來說也是可有可無,反正人員淘汰率很高,多一個少一個都無所謂,主管只是要部門內保持一定的人數   剛入職的 Jessica 憑著套裝和多年的工作經驗背景,給人一股專業的感覺,但還是給主管和同事帶來了困擾;不是個性的問題,而是 Jessica 實在是學太慢了。人員流動來來去去的行銷部門,主管和同事對於帶新人其實已經有一套大概的 schedule ,什麼工作普遍多久可以學會在心裡已經有個 plan ,但這個 plan 在 Jessica 身上是不成立的。以寫企劃案來說,兩周是一個循環,平均新人在一個月後做過兩次即可以熟悉整個流程操作,但 Jessica 不是,過了一個月還是需要同事在旁邊協助才能完成,偶爾出現異常也需要主管出面協助解決。公司雖然有試用期但從未有人試用期沒過, Jessica 的學習速度讓主管有破例的想法,請 HR 開放職缺繼續面試其他人。   Jessica 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,當她遇到沒碰過的狀況會腦袋突然空白,這種狀況很多人都會有,就是突然腦袋死機,連中文都不會講的狀態。 而這問題在她剛入職的時候非常嚴重,身為新人大部分都是沒碰過的問題呀,這種頻繁出現「突然空白連中文都不會講的狀態」給同事和主管帶來很多麻煩,需立即放下手邊工作跳出來幫 Jessica 解危,不然事情進行不下去,客戶和其他部門對於行銷部門的印象就容易變差。   主管也私下跟 Jessica 說道,她能體會這種腦袋突然空白的情形,自己也